【記者王雅筑/台北報導】
在橋梁監測、機械加工、生醫力學甚至運動分析等領域,常可見一種不起眼卻極為關鍵的感測元件——應變片。這項利用電阻變化原理量測微小形變的技術,正隨著材料與封裝技術革新,應用範疇不斷擴展,成為智慧製造與結構健康監測系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。
國內感測技術業者「智準儀電」近日宣布推出新一代高靈敏度應變片,採用複合材料與微結構設計,具備高線性度、低溫漂與抗噪性能,並可搭配數位訊號處理模組,提升實時監測能力。該產品已導入於多所大學土木與機械系實驗室,同時與智慧工廠與醫療器材製造商洽談合作案。
「應變片雖小,但能反映材料的真實壓力與應力狀態,是結構安全的重要感測器。」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機械系教授李志強表示,應變片已不再侷限於學術研究或靜態量測,如今可結合無線模組、雲端平台,實現即時數據回傳與AI預測。
在生醫應用方面,國衛院與清大合作的「智慧義肢感測系統」中,也導入超薄型應變片,用於偵測義肢在穿戴者行走過程中的力學反饋,提升義肢的舒適性與穩定性。
目前市面上主流應變片包括金屬箔式、半導體式與光纖式,應用場景涵蓋結構試驗、載重監測、車輛碰撞分析等。不少國內廠商也積極投入客製化設計與整合方案,搶攻智慧監測與自動化檢測的感測市場。
在AI與感測融合浪潮下,應變片的角色從「數據提供者」邁向「系統整合者」,未來其應用將不僅止於量測,更將成為智慧決策的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