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記者劉芳妤/台北報導】
近年來筆記型電腦價格節節高升,加上全球環保永續趨勢興起,讓「修筆電不如換筆電」的觀念逐漸轉變。不少用戶開始選擇透過更換零件的方式,延長手中筆電的壽命。包括更換SSD固態硬碟、加大記憶體容量、替換老化電池、清理風扇或更換鍵盤,成為維修市場的新常態。
根據台灣資訊硬體維修聯盟統計,2024年筆電維修件數較前一年成長超過30%。其中以更換電池、散熱風扇與升級記憶體最受歡迎。許多消費者發現,只需數百到數千元即可明顯提升筆電效能,對於仍堪使用的機型來說,遠比重新購買更具經濟效益。
「筆電沒壞,只是跑不動了,我幫客人加裝一條8GB記憶體,再換上SSD,整台筆電像新的一樣。」從事筆電維修10年的陳姓工程師分享。他表示,過去被忽略的散熱模組與風扇清潔,如今也是常見保養項目,「只清理灰塵就能讓溫度降十幾度,延長主機板壽命。」
不僅如此,部分電腦材料行與維修中心也開始推出「筆電升級套組」,一次性提供記憶體、SSD、工具與教學影片,鼓勵消費者自己動手升級,帶動DIY維修風潮。
消保團體呼籲,消費者在更換筆電零件前,應確認廠牌與型號相容性,並選擇信譽良好的維修商或使用原廠/高品質零件,以免發生故障或損壞主機板風險。
筆電維修趨勢的改變,不僅為消費者省下荷包,也符合循環經濟與環境永續的理念。從「用壞換新」到「修好再用」,台灣的筆電使用文化正在悄悄轉型。